上海到新疆专线
现在时刻:

新闻中心

上海到克拉玛依物流/开放合作的准则推进绵阳的优势企业

来源:www.66083797.com 发布时间:2012-3-6 浏览次数:

绵阳政务网讯: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昨(2月29)日下午,科技部和四川省政府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副省长刘捷,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胡世辉,市委书记、科技城党工委书记吴靖平,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分别就到场的近百家媒体关注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支持绵阳国家科技城建成西部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和成渝经济区重要的增长极”
  四川日报记者:去年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及最近国务院批复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当中,都对绵阳国家科技城未来的发展有了明确的要求。四川省也是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请问刘捷副省长,四川省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建设成渝经济区的过程当中,对绵阳国家科技城的发展有什么新的定位?从省这个层面来讲,有什么新的打算?
  刘捷:绵阳国家科技城的定位,在国家西部大开发规划当中,还有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当中,已经作了明确的定位,就是把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成“五个地”:军民融合示范地、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创新人才汇聚地、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这个定位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当中有了明确的表述。在国家对规划的批复中有非常明确的划分,就是把绵阳科技城定位为国家科技城,这“五个地”就是基本的内涵。
  在“十二五”期间,对绵阳国家科技城的发展,我们省里的总体考虑: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绵阳人才资源、科技资源密集,首先体现在科研院所、工程试验研究中心、大的院校,在同等城市当中是最集中的地方,这是我们的一个科技优势。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依托这些科研院所,依托国家重大项目,搞好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重点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大的工夫,推动科技成果的规模化、产业化,对绵阳这方面作了一系列的要求。绵阳本身也编制了专门的规划,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出新成果,这些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二要大力推进科技城的军民融合。绵阳国家科技城最大的特色和亮点,就是把军民融合搞得比较好,军转民产品、很多企业都发展壮大,这些都是军民融合的结果。要加快构建产业集聚度高、优势突出、优势鲜明的军民融合产业群。现在国家重大专项比较多,科研任务比较多,我们设想,也希望,通过这个重大项目的建设,发展一批科技水平较高的产业,这样科技城更加丰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军民融合更加有成效。
  三是继续改善科技城的发展环境。这些年,到过绵阳的都知道,绵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灾后重建以后,绵阳焕然一新,发展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我们定位很高,既然作为科技城,我们就要把绵阳建成区域性的交通枢纽,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绵阳有一系列的规划,包括高速公路、航空、铁路等规划都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十二五”期间,绵阳的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将比“十一五”投资力度更加大,迅速改善环境,给科技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大力带动结构调整,把绵阳国家科技城纳入成渝经济区重要的一极,紧紧围绕园区大企业、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配套产业,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同时,也要把绵阳建设成我们西部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心,把它建成我们成渝经济区重要的增长极,这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服务和支持。前些天,我们省里开了会,对绵阳科技城“十二五”的发展又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扶持政策,加大对绵阳的支持和服务,来推动绵阳科技城的建设,这是省里对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总体考虑。
   “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取得四大成效、创造四大经验,符合国家战略决策初衷”
  科技日报记者: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科技部的胡世辉副司长。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战略决策已10年多了,经过部、省、市共同努力,您认为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形成了哪些宝贵的经验?是否符合国家战略决策的初衷?
  胡世辉:你刚才提的问题,我的理解是三个小问题。刚才四川省刘捷副省长在介绍科技城建设的发展情况以及“十二五”主要工作设想时,已经谈到了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我这里简单地回答一下。
  首先说一下成效。正像您说的,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已经十年多了,十年来已取得的显著成效,去年在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已作了充分肯定,其中刘延东国务委员有非常重要的讲话,简单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通过科技创新,科技城的综合实力有所增强。两组数据可以说明,第一组数据关于经济方面,十年来科技城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都翻了两番,工业总产值增加了五倍。另外一组是科技方面的数据,绵阳国家科技城研究开发的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了7.4%,去年全国的水平是1.83%,这是全国水平的4倍多;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达到了59.6%,科技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是优势特色产业已经形成。现在绵阳国家科技城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为主导,包括新材料、精细化工、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产业体系,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都没有问题,科技城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已经占了地区生产总值的30%以上,应该说高出中西部平均水平二十一个百分点。
  三是军民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城一贯坚持“一院所、一产业、一园区”的发展模式。应该说科技城这十年多来,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军民融合产业已经覆盖了300多个专业领域。
  四是科技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现在绵阳国家科技城已经有4家国家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等,这是主要的成效。
  今年我们也总结分析了科技城所取得的成效,从中得出了四个方面的重要经验和启示:一是把坚持科学发展作为科技城建设的第一要务,二是把改革创新作为科技城建设的强大动力,三是把军民融合作为科技城建设的战略任务,四是把部省共建作为科技城建设的重要途径。
  关于第二个问题,从科技城建设的成效和经验来看,应该说是始终符合我们国家战略决策的初衷。大家知道,200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的战略决策,当时就是综合考虑到绵阳雄厚的科技实力,以及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城市发展环境。建设绵阳科技城,就是要把我们的科技潜能释放出来,通过加快转化科技成果,来实现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从科技城十年的创新实践来看,已经达到这个目的。绵阳国家科技城的建设,下一步也需要在一些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们部、省、市三方联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绵阳国家科技城一定能够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新城。
  “坚定不移走科技兴市之路,‘十二五’绵阳国家科技城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好、越走越宽”
  中央电视台记者:去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2011-2015年)》,对加快新时期科技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新的目标。请问吴靖平书记,绵阳科技城要全面完成既定目标,还需重点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
  吴靖平:绵阳是个地级城市,但作为国家科技城,国务院四次发文作了重大发展战略的批复,整个建设时间是11年。特别是去年,正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启动之年,国务院又正式批复了《绵阳国家科技城发展规划(2011-2015年)》,在这个规划里,对绵阳国家科技城今后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举措和战略目标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
  总体来讲,就是要抓好创新驱动,通过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创新型国家创造一些经验和做法;要抓好军民融合,在军民融合、军转民上探索出一条新路来;要开发开放,绵阳国家科技城是个军民融合的科技城,过去军工技术相对来说是比较保密的,但是面对新的发展,绵阳国家科技城要走军民融合、开发开放的路子,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要通过人才的聚集,来支撑我们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抓好生态环境。按照这样的要求,延东国务委员提出了“把绵阳科技城建设成西部乃至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军民融合示范地、创新人才汇聚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的要求。
  现在我们正按照这个规划,切实在五个方面来着力。
  一是突出创新驱动,力争在科技创新的孵化平台、转化平台的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加紧实施创新基地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四个创新工程”和科研院校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最近我们重点要推动36万平方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地共建军转民科技孵化基地的建设,28万平方米的电子信息科技园和17万平方米的企业孵化基地建设,设立一批科技城的孵化中心、军民两用的技术交易中心、军民融合的技术转移中心、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服务中心,吸引孵化企业、院校企业、研发机构、金融服务分支机构入驻,形成以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创新载体。
  二是突出军民融合,力争在推进科技潜能释放上实现重大突破。因为军民融合的发展路子,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子,我们加大对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科研试验新区、中航工业发动机试验基地建设的协调服务力度,加快建设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和航空新城。坚持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核心,不断深化“军工企业体制内自身转化、院所与企业联合转化、科研院所体制内自身转化”三大模式,集中规划建设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像九洲集团,原来主要是个军工企业,现在正在建设一个军民融合的产业园,在LED、RFID还有空管产品上,以及智能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化手机这些方面都有自己的新产品,这样来推动科学技术的产业化。
  按照“一院所一企业一产业一特色”的模式,推动院所的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产业。比如说中电集团第九研究所,现在就在跟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直接合作,帮助他们完成一些课题和一些产品的研发,它的这些科学成果直接就可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在院所的基础上建立企业、建立产业园区,这样就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转化为产业。通过这样一些工作,培育军民融合的新兴产业,聚集一批军民融合的产业化项目,形成一批军民融合的拳头产品,以此推动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国家新兴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工信部推动的一个建设模式,绵阳军民融合方面的产业示范基地是工信部的产业示范基地。
  三是突出工业主导,力争在科技城产业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城的建设,最重要的还是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业化。所以,科技城也是产业科技城、工业科技城。按照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开放合作的准则推进绵阳的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和优势园区“三个倍增计划”,加快做大做强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包括新能源汽车两大主导产业,同时发展壮大食品医药、冶金机械、化工环保、材料及新能源四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在也有一批很好的产业和产品,比如长虹和富士康就在联合生产智能手机,利用富士康的制造技术和长虹的品牌、销售,以及运营商的推动和地方政府营造的良好环境,形成“四位一体”的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推动模式,现在成效还是比较好的,起步很好。这样的话,就能培育一批企业集团、拳头产品,在产业科技城方面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