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到新疆专线
现在时刻:

新闻中心

上海到克拉玛依物流/寻找高新技术成果

来源:www.66083797.com 发布时间:2012-3-6 浏览次数: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绵阳国家科技城在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建设中处于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
  吴靖平:四川省对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非常重视,并赋予绵阳19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其根本目的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利用绵阳的科技、人才优势,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已经上升为了国家战略,进入了西部大开发文件、进入了国家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建设规划、进入了国家批复的《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规划(2011-2015年)》,绵阳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不仅是推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而且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科技创新,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军民融合的路子,把军工技术优势转化为民用的产业、产品优势,这个路子现在是越走越好了;通过开放合作,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到绵阳来发展、到西部来发展,进行产业的深度合作、科学技术的深度合作,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体现了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所以,“十二五”发展,绵阳充满希望。
  光明日报记者:据我了解,西部现在出现了人才东南飞的现象,很多人才都到了东南部,不知道绵阳是否也面临这些挑战?绵阳在留住人才方面有哪些措施?
  吴靖平: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到现在为止,绵阳有27名“两院”院士,在一个地级市有这么多“两院”院士是不多见的,除此之外还有800多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有20万科研人员。这一批“两院”院士和科技人才,包括企业人才,为绵阳的国家科技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涌现出了一批像邓稼先、于敏这样优秀的科学家。我也希望记者如果有时间到绵阳的梓潼县去看看,看看邓稼先等科学家当年在那里创业、工作、生活的环境,实际上是非常艰苦的,他们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创造了辉煌的科技成就。现在我们在那建了“两弹一星”博物馆。
  改革开放以来,绵阳的一批技术专家、技术人才确实也出现了外流的情况,像深圳华为的老总都在绵阳工作过,很多知名的企业家、科技专家都在绵阳工作过,后来成为大企业家、大科学家,国家的栋梁人才。这也说明绵阳科技城确实是藏龙卧虎的地方。人才的流动确实也是客观的问题。现在如何吸引人才,这几年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在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上,我们制定了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倾斜的政策,支持优秀人才进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新兴产业组织,支持国内外高素质的人才到科技城创新创业,支持智力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可以入股,鼓励科技人才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定期开展创新创业人才评比表彰活动,加大对军民融合人才创新创业的奖励力度。每年我们都要开科技大会,在这个大会上表彰优秀的科技人才,有的对优秀科技人才实行重奖。有的科技人才,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上,实际上得到的股份、得到的收益是很高的。但他们跟我们讲,他们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得到收益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得到政府的表彰,得到政府的奖励,他们觉得是一种荣誉,是对他们社会地位的一种认可,他们看重党和政府给他们的鼓励和荣誉,所以我们每年都开科技大会进行奖励。同时建立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制度,形成人才互动共享的机制。
  第二方面,优化人才的服务环境。加强科技城人才资源市场的建设,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的服务机构,注重发挥人才服务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科技城专家部和亟须专业性人才数据库,健全了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和奖励等制度,完善了党委联系专家的制度,落实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的自主权,提升科技城创新能力、创业活力和区域竞争力。
  第三方面,建设人才培养基地。我们很多科研院所、大企业都在成都建立了研发机构和培训中心,很多人才一听说是绵阳的,他不知道绵阳是什么地方,以为是很落后的地方,但是听说成都就说可以,到成都生活一段时间,很多重要的试验到绵阳去,重要的工作到绵阳去,发现绵阳宜居、宜商、宜学,他们热爱这个城市,最后就不想离开了,在这里成家立业了,发展得很好。比如长虹的董事长赵勇,他是清华的博士,最后到绵阳去发展了。
  也就是说,绵阳这个地方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外国人去了以后,对绵阳的评价,说绵阳这个地方有美景,有美食,也有美酒,还有美好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绵阳有创业、研发的良好环境,能够认真做事,所以他就很热爱这个地方。艾默生总裁范大为考察完绵阳以后,说了三句话,他说这个地方很好,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说“到中国去,到西部去,到绵阳去”。他这个话也说明绵阳是可以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创新创业的。
   “绵阳国家科技城是全国的宝地,更是四川的骄傲,我们将全方位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
  光明日报记者:想问四川省科技厅彭厅长一个问题,绵阳作为国家科技城,科技厅是如何对绵阳的建设进行支持的?
  彭宇行:绵阳国家科技城是全国的宝地,更是四川的骄傲,四川省各部门都按照科技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方位地支持绵阳的发展。科技厅作为科技主管部门,对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的支持,是我们主要的责任。实际上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四川整个科技中,瞄准一个大的方向,强化科技和经济的地位,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支撑经济的一个主要的手段。
  我们部署了三大工程,第一个大的工程是成果转化工程。第二个工程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试点工程。科技部在全国一些重点省市抓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是西部唯一一个试点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主要是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工程。第三个工程是战略性新兴产品的培育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交给科技部门的任务,支撑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由科技厅牵头,做新兴产品的规划,哪些产品可以自主创新做强做大的,我们进行培育做强做大。包括我们能力的提升,加快成果转化,加快培育产业。
  具体对绵阳科技城的支持来讲,我们有四个重点:一是支持绵阳科技城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绵阳有很好的科技资源、科技创新的优势,但是要加速成果转化,要把科技资源的优势变为发展的优势和经济的优势,就要加速成果转化。特别是四川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有七大类成果转化的平台建设,对于绵阳来讲,正在加快建设科技城的孵化中心、国家军民两用技术的交易中心、国家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这些平台都是国家级的成果转化中心,省科技厅将在项目、政策、资金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省科技厅还将同绵阳市人民政府一起商定成果转化的重大活动,还要一起推动绵阳的成果转化。我们主要的目标就是让绵阳真正成为西部的存储交易中心、转化中心。绵阳的定位是科技成果集散地,必须把这个成果转化中心搭建起来,作为一个科技转化的中心。
  二是大力支持绵阳科技城搭建科技创新联盟和产业联盟。现在产业技术的创新联盟,我们多年来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就是产学研结合,我们正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的发展,这证明是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有效的手段。这个联盟就是把我们的龙头企业、产业和相关的科研院所、大学捆绑在一起,共同发展。我们整个四川的创新联盟中,绵阳是产业技术创新比较多的地方,包括以长虹为首的创新联盟,是国家级的创新联盟,还有很多省级的联盟。抓联盟的建设,目的就是要实现全国科技资源的优势和绵阳产业的结合。
  三是支持绵阳国家科技城开展科技促进金融结合的试点。最近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共同确定了国家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试点市,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四川有两家,一个就是绵阳。我们将与绵阳科技城一道,利用科技金融结合试点的机会,加强现有科技成果的汇总和梳理,建立科技成果汇总,强化与银行、担保公司、风投机构等金融机构的对接,推动绵阳的产业高速发展,包括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今年我们在四川还要召开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与金融资本对接的推进大会,初步确定科技部部长要亲自与会。为什么科技和金融的结合这么重要?这是一个多赢的主体,因为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除了政府的引导、企业自主投入以外,我们需要大量的银行信贷,我们需要投资公司,我们需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所以我们要做这样的对接活动,把我们的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企业推荐出去。另外一个方面,不管是银行、投资机构、风投机构,现在到处寻找高新技术成果,他们也要找我们,所以现在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性布局,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加速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步子。
  四是支持和帮助绵阳国家科技城在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省科技厅将充分发挥绵阳科技城建设的牵头作用,加强与省财政、发改、教育等部门的协调,共同解决科技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给予一定政策的支持。同时重点加强向国家部委汇报,争取国家部委对科技城上报的自主创新项目优先支持,特事特办。比如科技部对绵阳的工作非常支持,每年我们省向科技部汇总上报的项目,都有一块专门划给绵阳,同时各个部门对绵阳这个项目也重点关注、重点支持,支持国家科技城的步伐,支持绵阳国家科技城的政策落到实处。(绵阳日报特派记者曾晓伟 录音整理)